Thursday 18 June 2009

抗日、內戰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

註1:這篇是趕考試打的,所以"文革的後果"沒打上去,錯漏也比較多 註2:這篇可能比較長(約3800字),因為涉及到近60年的近代史,而且有少許補充資料是課本以外的。
(例如關於滇緬路)

抗日戰爭歷時八年(37年7月到45年8月),又可分為退守、相持和決勝三階段。
雖然國共合作後仍然實力不足,但日本視之為實力增強的大患,於是展開全面侵華。37年6月,日軍於北平外圍進行挑釁性軍事演習。7月7日,日軍借口一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宛平城被拒,砲轟城外的盧溝橋,第二十九路軍予以抵抗,中日戰爭正式開始,稱為七七/盧溝橋事變,事後共產黨發表抗日通電:蔣介石在廬山發表抗戰的宣言。從七七事變到次年10月武漢撤守為退守的階段,日本揚言三個月佔領中國,一方面攻陷北平、天津,又開啟淞滬戰場;並守上海達三個月,年底始被攻陷,日軍屠殺城市三十萬人,史稱南京大屠殺。南京陷落前國民政府遷都重慶。退守期間曾取得平型關和台兒莊大捷。 (日軍稱之為「玉碎戰」)
在38年武漢失守到41年底珍珠港事變為相持階段,國軍主力撤入西部高山丘陵地帶,利用地形抗衡日軍的機動化優勢。日本亦實行以華制華,進一步扶植汪精衛於南京成立偽國民政府,維持日佔區秩序和提供補給。 此時東南沿海已為日佔區,只能依靠西南邊境,但西方列強無暇東顧,因此與日本妥協,封鎖了滇緬公路和滇越鐵路。但中國當時奇跡地九個月內不以重型機械輔助,以軍民力量九個月內建成滇緬公路。此外,中國在長沙會戰中接連勝利,華北和江南地區的八路軍和新四軍(均為共產黨)亦參與對日遊擊戰。
一直到45年8月日本投降為止,是決勝階段。由於日軍於中國戰場陷於停滯,企圖繞過中南半島攻擊中國大後方,但其南進道路受阻於英美,所以日軍先偷襲檀香山附近的(海軍)軍事基地珍珠港,以致英美向日本宣戰,太平洋戰爭爆發。中國又與英美蘇等結盟,共同向軸心國作戰。中國軍隊於45年向閩浙、廣西作出反攻。45年5月,德國投降;8月,美國向日擲下原子彈,幾十萬人死傷,同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中國的八年抗戰以勝利結束。
其勝利歸於以下原因:
全民抗戰──中國人民同仇敵愾,展開民族自衛戰,是抗戰勝利的基礎。
國共合作──西安事變後雙方站在同一戰線,國軍在正面戰場與日軍對抗製造大戰役,八路軍和新四軍(共軍)在敵佔區發動遊擊,造成夾擊之勢。 戰略奏效──日軍深入內地時機械化裝備的優勢難以發揮;國軍退至高山丘陵地帶,共軍於日軍後方建立抗日根據地,使日本不能構成有效的佔領,腹背受敵。
盟國協助──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中、英、美、蘇結盟,有助抗戰。

國共內戰

抗日時國共仍有磨擦,40月1月,皖南新四軍被國軍聚殲。後來國共為了爭奪日佔區的利益而磨擦加劇,國共分別有自己的行政轄區和軍隊,出現大規模內戰的跡象。抗戰結束後,蔣介石邀毛澤東到重慶會談,10月10日簽下雙十協定,雙方願意以和平、民主、團結為基礎建立中國,次年初在美國調停下簽訂停戰協定,並在重慶召開政治協商會議,決議包括實施和平建國綱領、整編軍隊、召開國民大會、制定憲法且實施前國民政府為最高權力機關。但實際上雙方武裝衝突沒有停止。46年6月,國民政府召集大軍發動全面進攻,國共內戰正式開始。 當時國民黨兵力四百三十萬人;控制三億人口,有大城市,主要鐵路和豐富生產資備,又有日軍裝備和美國支援;共軍一百二十萬人,控制一億三千萬人口,雖接收日軍少數裝備,但在軍力及生產資源上都處於劣勢。

內戰初期國(政府)軍搶攻,佔領百多座城鎮,更一度佔領延安,而解放軍採取運動戰消耗對方兵力。次年夏國軍兵力降到四百萬,失去全面進攻能力,而解放軍增到二百萬人,開始反擊;48年8月,共軍280萬,國軍360萬。期後的三場大戰使國民黨大勢盡去:遼瀋戰役(48年9-11月),國軍47萬人被殲;准(南至准海)海(東至海州)之戰(48年11月到49年1月),國軍失去南京的門戶和軍事基地徐州,55萬人被殲;同時的平津戰役國軍被殲52萬人。蔣介石輸掉東北、華北、中原地區以及150萬軍隊後引退,由李宗仁接任總理。當時共軍增至300萬人,49年4月國民黨派人到北平談判,談判裂後共軍過江攻下首都南京。國民政府先後遷都至廣州、重慶、成都,李宗仁見無事可為,經香港前往美國,12月國民政府遷台。 9月時共產黨在北平召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選毛澤東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10月1日周恩來被任命為政務院總理兼外交部長,並舉行開國大典。

中華人民共和國(下稱中國)在最初兩三年實行「土地改革」──50年6月頒佈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鎮壓反革命」──同年7月頒佈關於鎮壓反革命的指示,又稱「鎮反」;「三反五反」,即「反貪污、反浪費、反官僚主義」(對內部機關)、「反行賄、反偷稅漏稅、反盜竊國家資材、反偷工減料、反盜竊國家經濟情報」(對工商業者)。五年計劃(53-57)──農業、手工業、私人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生產資料從私有改為公有,包括了集體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生產了很多中國原本沒有的商品。農民和手工業者合作化:改組成農業生產合作社和手工業生產合作社,又將私營工商企業改為公私合營,採取贖買政策,逐漸改為國營。 56年基本完成了農業、手工業集體化和工商業國有化等三大社會主義改造。

54年9月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中國是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國家,各族平等相處、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為最高機關;毛澤東為主席,劉少奇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周恩來為國務院總理。57年進行整風運動,容許提出批評意見,毛提出百家齊放、百家爭嗚的基本(雙百)方計,但他又認為他們批評共產黨政策是蓄意攻擊其領導,指他們為右派,變成反右派鬥爭,結果不少上被安上「反黨反社會主義」。次年推行第二個五年計劃,提出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分別為總路線──鼓足幹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大躍進──訂高指標,「全民大煉鋼」,用土高爐,行土法煉鋼,農業實行深翻土地,高度密植,宜揚高產田(虛報產量)。人民公社──將農業生產合作社改組合併以成立人民公社;行集體所有制,它又分為三級,公社、生產大隊和生產隊,按勞取酬。但三面紅旗脫離現實,蘇聯又與其交惡,撤走專家和授助,59至61年出了三年饑荒。

59年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劉少奇取代毛成為國家主席,毛仍為黨主席。劉和鄧小平進行較為實際調整工作,62年經濟有所恢復。 由於毛澤東的三面紅旗使其聲望受損,而劉少奇實行三自一包,即自留地、自由市場、自負盈虧和包產到戶,被認為是資本主義復辟,使毛不滿,他亦不承認其失誤,同時想收回失去的權力。62年之後,他不斷強調社會有階級鬥爭,黨內也出現「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於是在66年發動文革。

66年5月16日,中共發出毛制定的中國共產黨中央委會員通知,成立中央文革小組,目標為整肅黨內的走資派和資產階級反動學術權威。毛亦親自寫了炮打蝨令部的大字報。文革開始後不久,清華大學附中率先組成紅衛兵,全國仿效,毛先後八次接見紅衛兵。他們借「破四舊、立四新」(思想、文化、風俗、習慣),到處批鬥和銷毀文物,還自稱遵照毛「造反有理」來做。 67年起各地革命造反派奪取地方各級黨和政府領導權,另組革命委員會。次年劉少奇終被鬥下台。林彪取代劉成為接班人後急欲成為國家主席,引起毛的反感。 71年他發動政變事敗墜機於外蒙古,周恩來接手主持中共中央日常工作。江青、張春橋、姚文元和王洪文結成四人幫攻擊周恩來,希望得到實際權力。

76年1月周恩來去世,由鄧小平接任,他著手改正文革偏向;同年清明發生民眾悼念周恩來、抨擊文革的天安門事件,鄧小平再被罷黜。同年9月,毛澤東死。華國鋒在軍權的葉劍英等支持下逮捕四人幫,繼任中共中央主席,文革至此結束。 鄧小平後來取代華國鋒,又推動四個現代化(農業、工業、國防、科技),對內廢除人民公社,在城市擴大企業自主權,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對外亦在深圳、珠海設經濟特區,在上海、廣州等多個沿海港口城市設沿海經濟開放區。

 80年代以來工農業均有大幅進展,解決了溫飽問題;03和05分別發射神舟五和六號載人飛船。不過改革期間也出現通脹加虧、貧富懸殊擴大、幹部貪污腐化,期間89年民眾悼念前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時觸發反貪污、反官倒活動,軍方於6月4日出動坦克鎮壓,屠殺市民,因此又被稱為六四事件。 另外國營企業的低效益和腐敗亦受到批評。97年鄧小平去世後江澤民、朱鎔基相繼接任,03年由胡錦濤任國家主席,溫家寶任國務院總理。 其外交堅持五項原則:互相尊重領土和主權完整;互不侵犯;不干涉他人內政;平等互利和和平共處。到06年中國已有180個國家與中國建立外交關係,71年取代民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成為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01年加入世貿和取得08年夏季奧運會主辦權。現時中國已在世界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49年國民黨遷台後與對岸呈長期對立。75年蔣介石去世,總統先後由嚴家淦、蔣經國和李登輝出任。00年起陳水扁成為總統,但他被揭分涉及貪污舞弊案,民眾發起反貪腐倒扁大合動。台灣於50年代實行土地改革,60年代實行9年免費教育、70年代後成為亞州四小龍之一。79年元旦共產黨對台發表告台灣同胞書,建議三通(通商、通航、通郵),80年代初又提出一國兩制。93年4月,共產黨派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會長汪道涵和海峽交流其金會董事長辜振甫在新加坡會談,簽署多項協議;03年歷史性通航;05年國民黨和親民黨主席連戰和宋楚瑜先後到大陸訪問胡錦濤。台灣在李登輝時強調雙方是特殊的國與國關係;陳水扁時提出一邊一國論、去中國化,推行台獨,表示台灣是個主權獨立的國家。

(最後一段只是從教科書整理而得。是否政治正確,則見人見智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